明升体育官网_明升体育备用网址@

图片

浙江宁波:打通基层劳动争议化解“最后一公里”
发布日期:2022-09-1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打印本页

  近年来,浙江省宁波市人社局坚持“预防为主、基层为主、调解为主”的工作方针,通过完善乡镇(街道)劳动争议调解组织、加强基层仲裁派出庭建设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争议化解等举措,打通基层劳动争议化解“最后一公里”,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。

   延伸工作触角,健全调解网络

  “没有您的帮助,我不可能顺利拿到工伤待遇。”近日,劳动者周师傅来到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工业社区“事了了”工作室,向工作室负责人马洪波表达谢意。

  周师傅因工受伤,被鉴定为九级伤残。停工留薪期结束后,周师傅一直未能就工伤待遇与企业协商一致,于是向“事了了”工作室的马洪波寻求帮助。马洪波了解案情后,经过反复明理释法,仅用三天就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并督促企业向周师傅支付了工伤待遇。

  宁波市人社局探索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在村、社区及工业园区,帮助劳动者就近就地维权,“事了了”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。“事了了”工作室所在的灵峰工业社区有模具及汽配企业近80家,职工2万多人。为有效化解社区内产生的劳动争议,宁波市人社局指导灵峰工业社区建立“事了了”工作室。工作室以争议调解、法律宣传、法律援助、源头治理为工作重点,极大方便了社区内企业和劳动者的维权,减轻了维权负担,基本实现了劳动争议不出“社区”。

   建强派出机构,就近化解纠纷

   “劳动争议能在乡镇(街道)或村、社区得到成功调解固然很好,但若调解不了,劳动者还是要跑到区县(市)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。”宁波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因为有些乡镇比较偏远,所以我们发展乡镇(街道)仲裁派出庭,让劳动者就近就地参与仲裁活动,及时化解劳动争议。”

   近年来,宁波市严把入口关,按照“成熟一个,发展一个”的原则,稳妥推进乡镇(街道)仲裁派出庭建设。

  在仲裁派出庭基础建设上,宁波市人社局要求拟申请建设仲裁派出庭的乡镇(街道)建成专门的仲裁庭,设置专门的调解室,配置至少1名仲裁员和1名调解员。同时,要求仲裁派出庭与区县(市)级一样安装有全方位高清实时监控系统和同步录像刻录装置,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,庭审录像当庭刻录封盘,随卷归档,确保“一案一光盘”。在队伍建设上,宁波市人社局挑选经验丰富、业务能力突出的仲裁员作为派出庭的指导员,负责业务解答、庭审指导、裁决书初审等工作。在经费保障上,宁波市人社局出台全市派出庭兼职仲裁员的办案补助办法,根据办案量给予相应的补助,激发派出庭兼职仲裁员的办案积极性。2021年,全市45个仲裁派出庭共承办案件2500余件,占仲裁机构案件量的16%,大大方便劳动者就近就地化解劳动争议。

  引入社会力量,实现劳企双赢

  “在你们的帮助下,我顺利拿到了年终奖,真是太感谢了。”近日,王女士向宁海县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表达感激之情。今年4月中旬,王女士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,但其与用人单位就2021年的年终奖金额争执不下。宁海县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,提前介入,主动调解,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,避免了矛盾的激化。

  近年来,宁波市人社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劳动争议治理。在宁波市人社局的指导下,在宁海县人社局和宁海县工商联等共同牵头下,宁海县商会服务中心按照政府搭台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,相继成立了宁海县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、宁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第一派出庭(商会派出庭)等一系列商会法律服务机构,现有工作人员130多人。

  依托商会特别的属性,宁海县商会服务中心利用自身优势,主动作为,抓好劳动争议事先预防,加强劳动争议源头治理,开展“企业用工风险评估”活动,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劳动用工管理的风险。截至目前,累计服务企业4000余家,服务劳动者28万余人,出具4056份风险体检报告和1786份专项风险告知书,提前化解劳动争议3200余起,实现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法利益“双维护”。2021年,宁海县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经过市省两级推荐,成为第一批全国“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”。